

為中國建筑開創新紀元
建國60年來,中國建筑業飛速發展,鋼結構作為建筑業的新興行業,其優勢在改革開放后逐漸顯現。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迅速增長,為建筑業的發展和改革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施工產值和施工面積快速增長。據統計,幾十年來,國內建筑業產值增長了20多倍,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3.8%增加到了7%,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產業。然而,傳統的中國建筑業卻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噪聲和污染兩大問題久為人們所垢病。因此,集環境破壞和污染少、材料回收和再生利用率高、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等眾多優點于一身的鋼結構建筑應運而生,打破了傳統的磚、石、混凝土一統天下的局面。
政策賦予產業強大生命力
鋼結構建筑作為建筑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矚目。從國家大劇院到鳥巢,鋼結構建筑無不以其獨特的藝術造型詮釋著當代中國建筑文化。鋼結構建筑以其夸張的表現力和優美的風格在建筑界獨樹一幟,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工程開始把鋼結構作為建筑的主體結構。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每年的鋼產量僅為3000多萬噸,國家不得不實行節約用鋼的政策。自1996年我國鋼產量過億噸以后,鋼產量每年都以超過20%的速度增長。此時,原建設部適時提出了合理采用鋼結構的建議。2006年我國鋼產量達到4.227億噸,占全球鋼產量的34%,比日本、美國、俄羅斯、韓國的總和還要多,成為名副其實的鋼鐵大國。鋼鐵市場由供不應求轉向供求平衡,我國政府及時調整鋼結構產業技術政策,提出了從“節約鋼材”到“合理利用鋼材”、從“限制使用鋼結構”到“大力發展鋼結構”的政策轉變。之后,隨著鋼產量進一步提高,原建設部和原冶金部專門成立了建筑用鋼協調小組,對鋼結構用鋼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鋼筋用鋼分別提出了發展要求。2008年,我國鋼產量突破5億噸,一舉成為世界鋼產量最大的國家。
工廠地址:天津市寶坻區林大路大口屯開發區
郵政編碼:100013 電話:010-85271521 傳真:010-8527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