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大力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
節能建筑是按節能設計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使其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
綠色建筑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產,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及拆除過程)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也有人稱之為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
一、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重要意義
建筑作為人工環境,是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人類對感官享受的過度追求,以及不加節制的開發與建設,使現代建筑不僅疏離了人與自然的天然聯系和交流,也給環境和資源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據統計,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這些建筑在建造與使用過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源的50%左右;在環境總體污染中,與建筑有關的空氣污染、光污染、電磁污染等就占了
34%;建筑垃圾則占人類活動產生垃圾總量的40%;在發展中國家,劇增的建筑量還造成侵占土地、破壞生態環境等現象日益嚴重。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要在未來
15年保持GDP年均增長7%以上,將面臨巨大的資源約束瓶頸和環境惡化壓力。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國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刻不容緩。
綠色建筑通過科學的整體設計,集成綠色配置、自然通風、自然采光、低能耗圍護結構、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綠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術,具有選址規劃合理、資源利用高效循環、節能措施綜合有效、建筑環境健康舒適、廢物排放減量無害、建筑功能靈活適宜等六大特點。它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最為經濟合理,對環境的影響最小。
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廣節能技術,制定并強制執行節能、節材、節水標準,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搞好資源綜合利用,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溫家寶和曾培炎同志也多次指出,建筑節能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要的戰略問題。
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是建設領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認真落
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舉措;是調整房地產業結構和轉變建筑業增長方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迫切需要;是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的重要體現;是節約能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關鍵環節;是探索解決建設行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根本途徑;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的建筑業、建材業,實現建設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性工作。
二、我國在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我國抓建筑節能是以1986年頒布北方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為標志啟動的。
經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建筑節能工作得到了逐步推進,取得了較大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已初步建立起以節能50%為目標的建筑節能設計標準體系;二是初步形成了以《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為主體的法規體系;三是初步形成了建筑節能的技術支撐體系;四是通過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工程,有效帶動了建筑節能工作的發展;五是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引入了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據不完全統計,到2002年,全國城鎮共建成節能建筑面積3.2億平方米,實現節能1094萬噸標準煤,減排CO22326萬噸。
與此同時,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國際社會的認同,綠色建筑理念在中國也逐漸受到了重視。1999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建筑師協會第二十屆世界建筑師大會發布的《北京憲章》明確要求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建筑師和工程師在新世紀中的工作準則。中國在綠色建筑發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開展了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究,設立了"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在辦公建筑、高等院校圖書館、城市住宅小區、農村住宅等建筑類型進行了綠色建筑的實踐。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ㄒ唬┱J識不到位。尚未將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放到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
?。ǘ┤狈τ行У募钫吆蛷娪辛Φ姆煞ㄒ?。長期以來,國家對能源的管理偏重工業和交通節能,缺乏有效的激勵政策引導和扶植節能與綠色建筑。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對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的節約也沒有可操作的獎懲方法來強制各方利益主體必須積極參與;而我部頒發的《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作為一個部門規章,力度遠遠不夠。
?。ㄈ┤狈π兄行У男录夹g、新材料、新配件和新的設計及管理模式的推廣交流平。
在西方發達國家,節能與綠色建筑已經有幾十年的成功發展史。有的國家甚至已經取得經濟發展和能耗持續下降的突出成就。及時、系統、廣泛地引進它們的成功經驗和技術,對引導我國剛起步的節能與綠色建筑的發展尤為重要。這對于我們少走彎路,加快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新技術、新產品和管理經驗的推廣是不可替代的。
?。ㄋ模藴室幏扼w系還未形成。雖然已先后頒布實施針對三個氣候區的節能50%的設計標準,初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民用建筑節能標準體系;但針對公共建筑、工業建筑的節能標準尚未出臺;關于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綜合性的標準體系還沒有建立。
?。ㄎ澹┤狈τ行У男姓O管體系。對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相關的行政管理職能尚未予以高度的重視,缺乏有效的行政監管體系,管理薄弱,個別地方甚至放任自流。
(六)城市能源結構不合理,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目前我國還是以煤為主要燃料,城市能源結構不合理,天然氣等優質能源和太陽能、地熱、風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利用率還很低。目前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m2,其中80%以上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m2,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二至三倍,對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制約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同時建設中還存在土地資源利用率低、水污染嚴重、建筑耗材高等問題。
四、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主要工作
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開展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等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努力推進節能與綠色建筑的發展,實現建設事業可持續發展。
工作思路:一是全方位推進,包括在法規政策、標準規范、推廣措施、科技攻關等方面開展工作;二是全過程監管,包括在立項、規劃、設計、審圖、施工、監理、檢測、竣工驗收、核準銷售、維護使用等環節加強監管;三是全面展開,制定并強制執行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標準;四是實行分類指導、區域統籌、整體推進、分階段實施的工作方法;五是全社會參與,從政府到設計單位、施工圖審查機構、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質量監督機構、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業管理企業以至廣大人民群眾都要積極參與。
工作目標是:通過全面推廣節能與綠色建筑工作,爭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實現節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實現建筑節能65%的總目標,東部地區要爭取實現更高的節能水平;基本實現新增建筑占地與整體節約用地的動態平衡;實現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節水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比現在下降30%以上;到2020年,我國建筑的資源節約水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轉變經濟的增長方式的成效突出。
主要措施為:1、建立健全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政策與法規體系;2、完善節能與綠色建筑的技術標準支撐體系;3、建立有效的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筑的行政監管體系;4、加強節能與綠色建筑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和培訓宣傳工作。
智能化技術;三是建筑節能技術及產品;四是綠色生態技術;五是綠色建材技術與設備?,F在大會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預計將有近2000名來自國內外的智能和綠色建筑方面的政府官員、企業家、專家和學者參與技術交流和合作,這不僅對中國的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對全球的可持續發展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工廠地址:天津市寶坻區林大路大口屯開發區
郵政編碼:100013 電話:010-85271521 傳真:010-85271524